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两年开店300多家,融资超20亿!KKV凭什么?

  作者:黑天鹅

  2014年,KKV的创始人吴悦宁还是一个负债千万的毛头小子。

  6年弹指一挥间,转眼到了2020年7月。

  拥有“KKV”、“THE COLORIST调色师”等众多零售生态企业的KK集团完成10亿元E轮融资,由CMC资本领投,洪泰基金、Kamet CapITal、黑蚁资本、渶策资本跟投。这是从2019年以来,KK集团获得的第三笔大额融资,三轮融资总额共计21亿人民币。

  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促使负债千万的吴悦宁摇身一变成大咖?

  同时,从2019年5月1日,第一家KKV面世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KKV累计融资超20亿元。据36氪官方报道,截至2020年11月,KKV在全国一线城市A类购物中心拥有300多家1000平方的超大集合店。

  打开小红书的种草笔记,“一站式彩虹宝藏店”、“女孩子的购物天堂”、“现实版解忧杂货铺”等字眼扑面而来。

  KKV是如何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名声赫赫?KKV凭什么这么火?

  本鹅于1月23日19:30实地探访了深圳COCO PARK店的KKV,前去了解一二。

  现场实探:高颜值,20000+SKU

  有机动人员,不会打扰选购

  1、店铺吸睛的高颜值。

  一找到店,扑面而来的就是黄色集装箱,白色的货架,经典的黄白黑配色支撑起整个视觉。

  货品琳琅满目,有高耸入天的饰品墙,也有五彩斑斓的彩妆蛋墙。

  旁边正在拍照打卡的小姐姐激动地说:“这就是小红书上的那家网红店!”

  2、店铺位置。

  店铺位于商场负一楼,距离同门的THE COLORIST并不远。

  3、现场人气。

  现场人流几乎是同层商铺里最好的,指甲油区、美妆区,都围着不少人在试色。

  4、0感服务。

  说实话,进门之前,本鹅看着里面的导购人员,心里还有点发怵,担心像屈臣氏一样,时时刻刻跟着你,“阴魂不散式”地向你推荐货品。

  进门之后,本鹅才发现自己多虑了。

  他们主要负责摆放货品,有需要询问他们才会来到你身边,一般都是不打扰的安静式选购。有一说一,这对于社恐的90后、00后友好了不少。

  据了解,近1000㎡的场地,只有4-5个导购人员,高峰期最多增加到7个人员。KKV采用有机动店员,但不会贴身推销的“轻服务”模式。

  5、货品种类。

  “这家店和THE COLORIST还挺像的啊!”刚进门的小姐姐对身旁的同伴说。

  几乎是“一站式购齐物品”,彩妆、家居、数码、配饰、文具、食品、酒类等一应俱全。

  读书时候只能网购才能买到国誉、百乐等文具,KKV线下店都有。

  看来,KKV的路数是大而全。

  6、货品价格。

  文具笔类价格在2元-7元不等,而分装的小酒在20元-60元不等。

  从图中对比可以看出,KKV作为线下实体店,美妆、个护类商品的价格可以与天猫、京东等线上商城保持一致,零食、文具、家居、配饰这四类产品的平均价格甚至低于天猫、京东等线上商城。

  刘女士试色完指甲油,打开手机淘宝,比对了同款价格,才心满意足地拿着货品前去买单。

  7、在选品方面,KKV一直坚持只卖爆款。

  KKV的SKU高达20000个,每年淘汰近六七千个SKU,每个月上新500个。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KKV的SKU是目前最高。

  7年,历经3.0版本

  一年融资20亿元

  KKV隶属于KK集团,它的前身是KK馆,创始人是潮州人吴悦宁。

  2014年,吴悦宁以主营进口产品的社区便利店模式,杀入了零售市场。

  但是第一阶段的试水,带来的是一泼冷水和近千万的亏损。KK馆1.0版本折戟沉沙。

  2015年KK馆转战购物中心。

  同时,营业面积也由原先的80㎡扩大至400㎡,经营品类也由原先的进口产品,扩充成含进口产品、餐饮、咖啡厅和书吧的复合空间。KK馆2.0模式,由此诞生。

  餐饮、咖啡厅和书吧,占地面积比较大,可却在产生现金流方面偏弱,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于是,吴悦宁又带领KK馆开始了第三次转型。砍掉餐饮、咖啡厅和书吧,专注做进口商品快消品,即KK馆3.0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才诞生了如今在全国各地刮起的黄色旋风,KKV。

  与此同时,目前,吴悦宁解决成本问题的方式就是疯狂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开始,吴悦宁开启疯狂融资之路。

  2016年3月,KK馆完成1500万元的Pre-A轮融资;2017年7月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飙升到1亿元;2018年4月,KK馆再次引入7000万元的B轮融资,更在2019年连续完成共计超10亿元的C轮和D轮融资。

  伴随去年10亿元E轮融资的完成,“KK馆”的名号正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进化版的KKV。

  凭借“只要融资够快,成本就追不上我”的逻辑,KKV在全国开出了超过300家集合店,是品牌成立以来最大的开店规模。

  KKV究竟做对了什么

  才能开一家火一家?

  1、势力强大,背书够硬。

  阿里巴巴旗下eWTP生态基金领投,五岳资本,经纬中国、黑藻资本,深创投C轮(4亿人民币)、D轮(1亿美金)联合投资的社交新零售企业,估值10亿美金,是新零售行业中估值最高的企业。

  2、定位准确。

  KKV的目标客群是14-35岁之间的女性。这个群体,热衷于“自我取悦式消费”,愿意在个体护理、自我打扮及休闲零食上花钱。

  因此,KKV的经营品类刚好迎合了这部分消费群体。

  KK集团对自身的定位是国潮新零售生态集团,这个定位恰好符合当下市场发展趋势。

  3、在供应链上,KKV采用的是现金直采模式。

  这种模式加上大批量采购,拿货价更低,同时保证了价格的亲民。KKV的商品价格大部分能与淘宝、京东等线上商城保持一致,有些品类的价格甚至更低。

  4、0感的“轻服务”更适合当代年轻人。

  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不会贴身服务真的很善解人意了!

  5、吸睛的货品排列方式。

  把单一产品叠放得铺天盖地的行为,更像是一种“装置艺术景点”,为了吸引顾客自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从而为门店引流。

  与此同时,这种显眼且纵深的陈列效果,还容易在视觉上拓展整个门店的空间,让店面显得更充实、开阔。

  虽然KKV目前火爆,但是背后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1、THE COLORIST和KKV的彩妆产品严重同质化,一家商场同时开两家,容易形成内耗。

  就COCO PARK而言,一家商场同时开了这两家店铺,同在负一楼,距离不远。形成内耗,内部相互打架,这也成为很多加盟商严重诟病的地方。

  2、如何持续吸引客流到店还是长期难题。

  新店开售的新鲜度、打卡次数都是在一定时间内有限的,怎么长期稳定地吸引人流的问题仍存疑。

  3、KKV的主要客群,Z时代人群,生活在信息时代,接受新鲜事物很快,但丧失兴趣同样也很快。

  如果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丧失了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就会逐渐失去竞争力。KKV想要抓住Z时代人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KKV的母公司,KK集团的脚步并没有停下,2020年8月,KK集团上榜《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成为全球新零售生态黑马。

  随后,KK集团的新物种X11,成为潮玩元年的“突起兵”,开业当日超3万多人的客流。未来,KK集团还会创造什么样的惊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10128242917.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