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从不玩股票的亲戚来问,现在能买什么,然后又说“一个朋友,三天赚了30%,可眼馋坏了”。
3天30%的预期,足够让人疯狂了,说啥也听不进去的那种。
所以我只是简单给他做了下预期管理,但我估计是没听进去。
我估摸很多人都是这样,啥也不懂,然后给“忽悠”来股市的。
不管是新进的,还是浸淫A股多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想清楚一点:自己,来这儿赚的是什么钱?
是短线博弈;还是行业/企业成长的收益。因为这两个,关注的方向压根不是一个体系。
炒概念/做短线,就安心研究技术面,什么量价筹码盘口竞价这些,甚至压根没必要知道这公司是干嘛的,只要能实现低买高卖就成。
这种模式,纪律性要求很高,而且更多的时候,就是和自己的战斗。
大多数人喜欢的就是这种模式,来钱快,刺激;但高收益的背后,绝对是高风险。
不可能有又安全,又收益高的投资,天底下哪有这样好事!
如果想共享企业成长的红利,就需要对基本面有足够的认识。
这就不同于短期的零和博弈,是完全可以实现共赢的。时间和精力,就要花在研究企业未来的预期/成长空间上。
但普通人的研究能力,又不及专业机构(有句话很刺耳,但却也真实:别拿你的业余,挑战别人的饭碗,所以我就寻了股票型基金这个途经,借以搭上机构顺风车)。
俩种方式,各有优劣,对能力圈范围也不同。
所以,我认为进入这个市场前,先清楚自己想干嘛、在干嘛就行,然后锚定一个方向,做加法。
努力很重要,但方向更重要。在不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既累人又不易出结果(股市如此,人生不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