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深圳,一个不讲粤语的城市

  深圳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

  作为广东城市,粤语却几乎消亡了

  面对其他广东人抛来的一串粤语

  深圳人,只能尴尬地承认自己不会讲

  越来越多人的说

  粤语,已经被深圳人抛弃了

  深圳,一个不需要讲粤语的地方

  深圳,作为一座广东的城市,却听不见几句粤语。

  曾几何时,粤语也是深圳大街小巷的通用语言。去小卖部买完东西,都要说一声“唔该”;坐中巴到站了,要说“有落”。

  而如今,在罗湖福田南山,这些原本说粤语的地区,都不太能听见粤语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潮汕话、湖南话......

  · | 不会粤语的“深二代”| ·

  就算在深圳长大,但是不会说粤语的“深二代”比比皆是。大多数人的粤语都停留在“识听唔识港”的阶段。

  不少“深二代”时常面对这样的窘境——遇到其他广东人,当对方改口用粤语跟自己交谈时,不得不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回答:不好意思,我不会说粤语......

  随着外来人口的剧增,粤语环境一代一代弱化,造成了“深二代”对粤语的掌握程度遵循了“逐代递减”的规律:80后“深二代”>90后“深二代”>00后“深二代”。

  再后来,“深三代”就更加没有了学习粤语的空间。

  一个非常普遍又戏剧化的现象是:过年过节,在老家,讲不好粤语的小孩,跟讲不好普通话的老人之间,难以沟通。

  家庭聚会上,亲戚朋友明明会说一口正宗的粤语,却宁可用蹩脚的普通话跟小孩交流,也不教孩子说粤语。

  因为担心在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年龄,如果不先学好普通话,就跟不上其他小朋友,而且显得不合群。

  粤语在深圳,就这样随着老一辈逝去,难以为继。没有了说粤语的环境,想学粤语的后辈就更加没有了说粤语的机会。

  · | 来了就是深圳人| ·

  “来了就是深圳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深圳独有的移民文化。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处于“半粤半客”的状态,大部分东部地区是客家人的村落。深圳本地说粤语的人,说的也不是正统的广府粤语,而是粤语中的方言“围头话”。

  到了八十年代末出生长大的深圳人,说的是带有香港腔调的粤语,与深圳本地的粤语相去甚远。

  经过40年的移民发展,深圳拥有了自己的城市历史。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来自天南地北,能给他们带来归属感的,是普通话。

  也因此,“深圳人”这个概念,是由普通话为语言文化所构成的。

  恐怕只有“老罗湖”这样的“深一代”还不太习惯说自己是“深圳人”,如今的零零后、一零后,说起自己是深圳人时,都非常自然,并且使用的语言就是普通话,不是粤语。

  · | 在深圳,更多人讲潮汕话和湖南话| ·

  若说普通话逐渐成为了深圳的通用语,那么退居第二位的语言恐怕还不是粤语,而是潮汕话和湖南话。

  深圳是潮汕人和湖南人的第二故乡,走在路上,听得最多的除了普通话,还有潮汕话和“塑普”。

  如果你会说潮汕话,还能在生意场上得到潮汕人的关照。

  随着近些年跟潮汕人、湖南人打交道越来越多,粤语在深圳就更少人说了。

  80年代,几乎所有文艺青年

  都听得懂粤语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流行文化的巅峰时期。

  香港音乐、香港电影,这些粤语成就的流行文化,对今天的年轻人依然有着特殊的吸引力。

  · | 怀念八九十年代的粤语歌| ·

  不仅80后90后,甚至00后都在怀念八九十年代的粤语歌。

  那是粤语文化最高潮的时候,填词人、编曲人,各方面大师辈出。

  许多脍炙人口的粤语歌,风靡大江南北,那个时候,几乎所有文艺青年都听得懂粤语。

  当年,因为喜欢Beyond,唱粤语歌、自学吉他的不在少数。走在路上,只要听见“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随口就能接上“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张国荣更是不用说,多少人省吃俭用也要买一张他的唱片反复听,从完全不懂粤语的情况下最后也全部听懂了。

  · | TVB是无数“深二代”的粤语启蒙| ·

  除了粤语歌,香港电影和TVB电视剧,也是无数深圳人的青春回忆。

  从武侠片,到动作片、警匪片、文艺片、搞笑片等等,贯穿了“深二代”乃至北方地区许多80后90后的童年和青春时光。

  就算没有看过《上海滩》,也会唱“浪奔,浪流”。《天龙八部》跟《鹿鼎记》,更是记不清看了多少遍。

  只可惜,随着TVB的没落,近几年粤语歌的不温不火,使得粤语的影响力,无法昨日重现。

  接触不到粤语文化,就失去了学习粤语的土壤。

  深圳应该增加粤语教育吗?

  粤语在深圳的式微,让人开始担心。

  有人建议深圳推行普通话和粤语双语教育。微博发起了是否应该增加粤语教育的话题,网友们的反应较为佛系。

  而在深圳,对于粤语的消亡,年轻人们似乎并不是很焦虑。

  包容多变的深圳更理解“任何语言都有变化的过程”,就像最初的香港也不说粤语,因为广府人越来越多,才使粤语成为了通用语。

  虽然说粤语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在每个广府人的心里,粤语不仅仅是母语,更是一种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诚然,对于仍然保有粤语情结的深圳人,想要保留本土粤语文化,就显得任重而道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10105242455.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