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高端相亲局”,我不配吗

  最近,“高端相亲局”冲上了热搜榜,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在一些相亲平台上,筛选机制非常严苛,参与者均是985名校毕业生,他们的人生履历光鲜亮丽,也都期待能够匹配到势均力敌的优质对象。

  有人说他们“杀死了年轻人的心动和爱情”。

  也有人说他们用最高效的方式匹配到了优质的另一半。

  01

  被量化的爱情

  不论是求职还是相亲,都不免走向“内卷”。

  职场内卷,伴随着内耗和恶性竞争,而婚姻内卷,则意味着从学历、身高、收入到户口、房产等方方面面的精确计算。

  在相亲的实操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一套公认的择偶逻辑和“相亲鄙视链”:清北的看不上985的,C9的看不上985的,985看不上211,普通一二本则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婚姻”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跳板,他们借此实现自己财富、社会资源的最大化,“精明地”计算着自己和下一代的人生。

  大智目前就职于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职业道路日渐顺利,三年没有恋爱的他开始积极寻找爱情。

  他的择偶标准很简单,也很务实,希望女孩子最好是985/211毕业,一定要有北京户口,这样下一代也能落户北京。

  谈到户口,大智有些焦虑。“我已经在北京买房了,但没户口,如果女方也没户口,那有房子也是白搭,下一代的教育是个大问题。”

  这是都市生活带来的婚姻焦虑,好像他们不是在寻找伴侣和爱人,而是在找一个“合作伙伴”,进行资源的匹配和置换,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同时,共担未来的风险。

  他们用学历,身高,工作,年收入,房产……为每一位婚姻候选人制作详细的绩效考核表,力求为美满婚姻寻找最佳背书,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

  他们谈职业、谈家庭背景、谈个人爱好,但很多人忘记谈的,是爱本身。

  02

  源于婚姻焦虑的大数据匹配

  “这条阶梯,无论你怎么走、走多远都走不到尽头,很多人只是被世俗的框架推着上路。”乔乔说。

  从小就生活在竞争体系中,他们很善于自我提升,并在无数的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同时,“不安”和“焦虑”也是他们的常态。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丝毫误差,将自己前二十多年的光辉抹消殆尽。

  “不做事情就会焦虑,不提升自己就觉得要被时代抛弃。”

  “如果我选错了,会不会我的人生就被拉低了?"

  “婚姻是大事,当然不能降级。”

  ……

  就像《致青春》里的典型的“小镇做题家”陈孝正,他告诉郑薇: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建筑,我必须保证它分毫不差,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生怕它行差踏错。

  婚恋市场精细化的表面,暗藏着浮躁焦虑的都市病。

  他们设置层层壁垒,寻找与自己“势均力敌”的优质结婚对象,试图通过婚恋再次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维持或跨越阶层。

  大荔本科和硕士就读于东部一所著名的985高校,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做技术,虽然工作环境男多女少,但因为工作太忙,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对于“985相亲”,她并不排斥。

  她认为:“以学历进行第一轮筛选,成本很低,效率很高。两个人教育背景相似,共同话题和价值观大概率也会有很多重合点。”

  将学历设为相亲准入门槛,似乎成为了一种新的“门当户对”。

  “名校毕业生”意味着更优质的社会资源和更高的职业天花板,如果把“婚姻”比作投资,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风险性更小的项目。

  在这场爱情博弈中,没有人愿意降低姿态。他们焦虑,且挑剔,希望找到旗鼓相当的另一半,不相互拖累是最低要求。

  很多人觉得,“985相亲局”严格的学历鄙视链里充满了优越感,实际上,暴露出来更多的是年轻人对于婚姻与爱情的不安与焦虑。

  有人说他们“杀死了年轻人的心动和爱情”。

  也有人说他们用最高效的方式匹配到了优质的另一半。

  是否要用学历、家庭背景等等作为爱的前提,体现了年轻人们不同的爱情观,这是一种选择,无论对错。

  03

  爱情需要设置“准入门槛”吗?

  要“悸动”还是要“功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当婚姻依靠大数据来精确筛选和匹配,就意味着爱情的速食化,通过标签化的操作,匹配出看似最合适的那个人。

  但人的感情不是公式,也没有标准答案,爱情不能被大数据化。

  飘飘说,父母亲戚介绍来的男生,往往一上来就谈很功利的话题,比如“咱们双方父母都知根知底的,家境学历都差不多,蛮般配的。”

  更有甚者,会直接在相亲时提出“咱俩条件挺合适的,我觉得,结婚以后生一儿一女就挺好的,不用要太多小孩。”

  “以前上学的时候,恋爱会有那种小鹿乱撞的悸动感,现在很难有这样的心动了。”

  尝试过几次之后,飘飘不再把择偶限制在985范围内,也终于在一次次的相亲之后,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伴侣。

  “他不用非得名校毕业,也不必非要一米八以上,也不用事事完美,我只想找一个能跟我聊得来的人。”

  即使是在“985相亲局”大海捞针,很多人还是渴望着恋爱的悸动,不愿将下半生交给冰冷的大数据。

  对未来生活品质的要求和爱情并非不可兼得。

  对此,董萌的想法更为务实,“爱情本身就存在门槛,两个人条件匹配能够产生火花,而用985相亲这样的平台去匹配的确很有效率”。

  她觉得,“我得先看上某个人,其次才能爱上。”

  毕竟,一瞬间的心动可能抵不过未来的大风大浪。

  我们真的不再渴望心动了吗?

  不是的。

  只是在越来越多的精明和算计之后,心底的浪漫渐渐被谋杀,也渐渐失去了心动的能力。

  “985相亲局”,只是一种看起来不会出错的万全之策,它意味着稳定。

  很多时候,爱情的发生没有什么章法可言,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当爱情真的到来,你会对喜欢的人说:对不起,我不考虑985以外的人吗?

  我们向上走,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希望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选择权,不被一切标准打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01226242339.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