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代写论文需要吗?”
即将毕业的你,有被这样的信息诱惑吗?
交纳上千元版面费,就能在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毕业论文也可以找人代笔,这在高校学生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01
刚需带来的巨大灰产
对科研机构而言,“发表论文的数量”是科研产出最方便量化的形式了,论文是职称考评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如今,高校已经成为了“买卖论文”的重灾区。
多数高校对硕博士毕业条件中发表期刊论文数量和档次均有要求,即便没有硬性的毕业指标,也有很多高校将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与学生发表论文挂钩,学生们会在“奖学金”的驱动下选择发表多篇论文来提升自己的排名权重。
如此一来,论文发表的需求非常之大。
在“金钱”的驱使下,原本严肃的学术论文发表,逐渐沦为一种交易。
为获取不菲的奖学金,某高校新闻学专业的研究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以交“版面费”的形式发表论文,很多学生表示:掏版面费发论文已是“行规”。
该中介称,这些期刊都是有CN、ISSN号的国家正规刊物,可以用来应付毕业,也可以被用来参评职称,“省级国家级均可安排。”
这样的中介通常活跃在各大群里招揽顾客,通过赚差价来谋取利益。
一位同学透露,学院在研究生奖学金时规定,将按照学生论文发表数量和级别来计算量化分值,发表期刊的级别越高,分值越大,排名越靠前。
她去年获得了一等奖学金,“没人愿意这样,但他们都发论文,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不发就评不上奖学金,没办法。”
一面是庞大的论文发表需求和强烈的购买论文意愿,一面是有限的学术期刊数量,僧多粥少,供不应求,问题就因此而生。刚需之下,论文买卖肯定屡禁不止。
02
购买论文?坑多慎入!
当前,代写、买卖论文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涵盖了多种营业模式和宣传渠道。
只要给够钱,从论文选题到修改论文再到降重成稿,论文代写团队都能提供全套服务。
“长期招募论文写手”“兼职写论文”,这样的广告在许多高校的QQ群、贴吧里都随处可见,庞大的论文需求之下,也催生了一大批“代写论文”谋利的群体。
这一群体与论文代写网站承诺的“专业写手”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对于论文完成的水平,也仅仅是达到了数量上的要求。
交易过程毫无保障、论文质量不能保证,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购买论文的风险都相当大,网上报道出的购买论文被骗的例子数不胜数。
购买论文的风险,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质量低
有不少“写手”并非本专业出身,“我是学生物的,接了文科论文的单子,专业性的东西都是网上找资料,把网上的资料拿过来修改、拼凑一下,如果查重率高就再换个说法,总之能过关就行。”
前几日,中文系毕业的小A收到了这样的信息:
小A以“专业不想关,自身知识水平完不成硕士论文”为由回绝他时,该论文中介说道:“没什么写不了的,我们这里写手都是本科生,拼凑一下就完事儿了。”
很多时候,进入“写手团队”并没有什么门槛,甚至不需要资格认定,很多根本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写手已经在帮大学生们写论文了。
个人信息泄露
即便论文顺利发表,购买者的个人信息也被论文中介获得。从事论文买卖的中介本来道德素养就非常低,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拿这些个人信息大做文章。
根据小A提供的聊天截图,论文中介掌握了“卖家”大量个人信息:学校、学号、姓名、导师姓名等,这些信息存在着不小隐患。
除“论文质量差”、“个人信息泄露”外,购买论文还会有卖家“卷款逃跑”的风险。
03
论文代写屡禁不止
为正本清源,杜绝此类学术造假事件频发,强化学术诚信建设,我国针对论文代写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
2015年12月,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坚决抵制“第三方”代写、代投、修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严厉查处高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
《通知》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此外,参与代写论文学生的指导老师也将被连带追责。
2019年10月,科技部等20个部门联合发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对案件调查流程及处理措施作出明确规定,买卖、代写论文被列入科研失信行为中。
目前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禁止“论文代写”的举措,然而论文代写产业链依旧难以斩断。因为论文买卖相对而言比较隐蔽,高校难以对每个学生的论文来源展开调查。
当在某宝搜索“论文代写”时,显示出的是“没有找到相关宝贝”,但这一产业链依旧活跃在各大平台中招揽顾客。
论文找人代写,花的是自己的钱,跳的也是自己挖下的坑。
即便代写的论文质量差、查重率过高影响毕业,学生也不敢反驳什么。
因为一旦被发现“学术不端”,学生要承担的后果会更加严重。
别在偷懒的边缘疯狂试探了:恪守学术道德,从我做起;拒绝论文买卖,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