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议提出了要做好三件大事:
先说第一件:要搞需求侧改革。
这是个新概念,有可能会像当年供给侧改革一样,掀起一轮相关股票的大涨行情。有些读者可能不清楚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我用烧饼给大家举例。
我们在楼下有很多店卖烧饼,但最近几个月烧饼卖不出去(通常说的内需不足或产能过剩)。于是烧饼协会主席做了调研,发现烧饼供给侧出现了问题,好吃的烧饼少,难吃的烧饼多。
于是烧饼协会主席就宣布,多做好吃的烧饼,少做或不做难吃的烧饼。这就是供给侧改革,核心的思路是发展新兴产业,提供适销对路产品,去库存,消灭过剩的产能。
这个策略持续一段时间后,烧饼协会主席发现烧饼还是卖的不好,又调研了一番,发现是买烧饼的人变少了。于是又开始在需求侧做文章,给消费者发烧饼券,鼓励烧饼铺打折促销,号召人们踊跃买烧饼。这就是需求侧改革。
说的比较简单,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大家理解就行。执行上:
1. 供给侧改革,当年的策略是关停、合并小企业,然后控制大企业的产能,从而把产品的价格给提上来。
2. 需求侧改革,我估摸着应该会往老百姓的收入,以及产品的价格上做文章。比如给中产们降税,给汽车补贴....但仔细想想,现在房子随便一套就是大几百万,中产们都被房子给套牢了,是真没钱消费。所以需求侧改革难度挺大。
烧饼的故事真实的演变是这样的:供给侧改革后,大量的好吃烧饼被做出来了,结果烧饼还是卖不出去。问消费者,你们为啥不买烧饼呀?答曰:烧饼太TM贵了,一个烧饼要15块,还是1块钱一个的白面馒头香。
所以看起来是需求问题,本质上还是价格问题。那烧饼店老板能不能降价提销量呢,老板也难受:烧饼确实贵,但我也没办法,15块的烧饼,税就占了8块,房租2块钱,人工费2块钱,美团的抽佣1块钱,水电1块钱.......我这一个烧饼真正赚的就几毛钱呀,总不能倒贴吧。
我看了会议通稿,高层应该是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专门提了很多个关键词:减税降幅、调控房价、减轻居民和企业压力。
对应到股市上,大概率会炒一波消费概念的股,类似于之前发消费券,一些商场概念可能会卷土重来。
........
第二件事是针对产业方向的:强化科技战略,增强自主可控,并且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科技战略和自主可控没啥好说的,提了好几年了。重点在于“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很明显是针对互联网巨头的。
共享单车、社区团购、O2O这些互联网模式确实带来了一些便利,在打发上太过于简单粗暴,纯粹拼钱多,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挤压了就业,巨头打赢后甚至造成垄断,反过来压制创新。
互联网巨头概念基本都在港股,这个消息对它们的股价会有影响。
第三件事: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存量风险,应是指杠杆率高、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资管新规等;增量风险,应是指处置风险的风险、政策退出的风险、中美冲突可能升级的风险等。2021年很可能是监管大年,监管上来,股市也很难大好。
............
还有一件事我也顺提一嘴,过去两年的年底政治局会议中,都对房地产只字不提,本次会议专门提及房地产,且用词不是“房住不炒”,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较为温和。
鹤总在11月发文专门提到:房地产业影响投资和消费,事关民生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也特地写道“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再叠加这次会议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住不炒肯定还是主线,但从高层的态度来看,短期内应该还是离不开房地产,房地产肯定不会被“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