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基金“饭圈化”好不好?关键是看两个“情”字!

  80后的大叔大婶们就算不喜欢,也不会改变这个趋势。

  “公募一哥”张坤上热搜,基金圈“饭圈化”——以前玩投资的主要是35+人士的标配,而去年以来,不少90后的进入,把这个年龄段提前了10年不止。

  各种“后援会”的成立,坤坤、兰兰、波波的一通叫,基哥身边不少80后“老手”们评价说:“这就和理性投资无关,更像是消费娱乐!”

  基哥暗自发笑:你们忘了十几年前自己追王亚伟时的那股热乎劲了吗?

  那是伟哥一举将基金金牛奖、明星奖、最佳表现奖、最高回报奖、最受欢迎奖等尽数收入囊中的岁月。

  星光灿烂,无限辉煌。

  假如当时的移动互联网达到今天这个水平,还不是会一样“饭圈化”起来?

  所以,大可不必对基金的“饭圈化”有过多的担忧或是批判,我们应该客观的看待这个现象:

  其一;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基金“饭圈化”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只是时代到了这个阶段的产物。

  其二;基金“饭圈化”好不好,关键是文化建设搞得好不好。也就是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价值取向引导搞得好不好。

  基哥以为,倘若把握住两个“情”字,基金“饭圈化”其实是一件好事。

  这两个“情”,就是“长情”和“多情”。

  长情

  爱情易发生,长情却最难。

  能够拥有众多粉丝,而且还形成了“后援会”的基金经理,投资功底大都不差。

  但如果只是抱着短期介入、下重注、猛赚一把就走的想法,结果却往往不妙。所以,做基金经理的粉丝是有讲究的,那就是要爱得持久:

  倘若能做到净值回撤时不离不弃,或是以定投、网格交易的方法分批买入,持续投资+长期持有,通常结局圆满。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基金经理还是那个基金经理,不同想法的粉丝却会有大相径庭的结果,原因何在?

  是否长情,恐怕是最关键的因素。

  最糟糕的是,自己无法坚持长情,却在每个市场波段的起伏中陷于痛苦,并由爱生恨:

  再牛的基金经理,也有净值回撤的时候。

  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成立日期2018年9月5日,2020年的涨幅95.09%,成立以来年化涨幅62.13%。但在2020年初市场暴跌的时候,回撤也超过了15%。

  谢治宇的兴全合润,2015年以来也曾出现过超过30%的最大回撤,但不妨碍它长期年化收益率超过20%。

  所以,在基金“饭圈化”的趋势下,基金公司更应该向粉丝们传达“爱的技巧”。

  那就是“长期主义”——爱得持久、爱得理性。

  与之相反,倘若粉丝们爱得过于激烈、激进,满仓一把梭还不够,甚至借钱买基金,大放杠杆,这便是以爱为名,实则于双方都不利。

  以往,基金公司做投资者教育常常苦于无法精准的组织和匹配客户。

  现在好了,各种“后援会”可是够精准了,倘若能够科学引导粉丝,则可以达到长期良性互动的“双赢”结果,善莫大焉。

  多情

  多情,在基金投资中是指尽量要做基金组合、多品种配置。

  去年8月,诺安成长净值跌幅位列市场前茅的时候,有女粉丝哭诉:“没有一个男人能让我撕心裂肺,除了蔡嵩松”。

  为什么会这样?恐怕因为她没有做多元化配置。

  世界上不止一个好男人。

  倘若把蔡嵩松、张坤、董承非、谢治宇、刘彦春、周应波……等等优秀基金经理都收入囊中,就不会有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

  松松不行了,还有波波嘛。波波不行了,还有坤坤嘛。

  当然啦,基哥不是说尽量多情就好,而是说,粉丝们可以有自己中意的基金经理,也可以将资金多配置在他/她身上,但不要忽视金融市场上做单一配置的风险。

  这一点,年轻的女性投资者尤其要注意。

  马伯庸说:“每一代人都觉得文明要完在下一代手里”。

  90后基民们现在玩“饭圈文化”,80后、70后……大概就是这么看他们的。

  其实,我们年轻时也是一样脑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jinrong/20210131243016.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