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3相关学者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中国成人高血压标准下调到130/80mmHg。边医生也全程参与了该指南制定过程,与国内学者共同复习文献,认真核对证据,才制定出这一部完全基于临床试验证据的中国高血压实践指南。
昨天边医生也在头条转发了这一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共有220万的展示,28万的阅读量。点赞者众多,质疑的也很多。质疑者表示这是为卖药才下调标准。
今天边医生特意说明几点:
一、为什么要下调标准?
从众多的流行病学数据早就显示,当血压在115/75mmHg以上,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脑血管病风险就升高一倍。是连续翻倍。从115到135翻一倍,从135到155再翻一倍,从155到175再翻一倍。特别是在亚洲人群,收缩压每升10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多个meta研究显示与<120/80mmHg相比,SBP/DBP在120-129/80-84mmHg将使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增加10-50%,130-139/85-89mmHg将使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增加50-100%。
而临床干预研究也清楚的显示对于高血压的患者,降低血压心脑血管病风险也持续地大幅下降。BPLTTC研究显示SBP每降低5 mmHg,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相对风险降低约10%。其中,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13%、7%、14%和5%。这也是连续下降。也这就是说20mmHg的收缩压下降,可以使心脑血管病风险下降40%。美国的SPRINT研究和中国的STEP研究两个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都充分支持这一观点。
因此,从流行病学说明升高有害,从临床试验说明降压有益。证据链很充分 。
事实上,美国早在2017年就下调高血压标准到130/80mmHg。
二、中国为什么现在才跟进下调标准?高血压的标准为什么能人为改变?
这里要说明的是高血压的标准确实是人为界定的。
这里面要考虑的因素有科学证据问题,有实际可操作是问题,也有社会可承受性问题。(1)从我上一段表述的,科学问题已经解决。(2)那大家可能会说,那为什么不降到115/75mmHg。这里面有可操作性问题。我们医生去控制患者的血压一定是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不可能控制到某一个固定值。假定血压的最优点U形曲线的底在115。但一旦以115为目标,就很有可能许多患者血压被降到小于100mmHg,这样可能反而有害。过低的血压并不好。(3)另一方面,越低的标准,显示高血压的患者会越多。据估测,如果高血压标准下调到130/80mmHg,中国高血压患者将增至5亿左右。这么多的患者群,中国社会是否能承受?
因此,2018年版的中国高血压指南坚持140/90mmHg,而今天的指南下调到130/80mmHg都是基于这些问题考虑的。
现有的数据显示,血压小于130/80mmHg,对于大多数患者是安全的。而中国卫生经济条件的改善,也使中国卫生主管部门有决心和信心,去管理更高质量的管理人群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