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里面差别非常大,就看你如何去认识这个问题,看你的目标是多少。现在大部分的博士进普通的本科希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待遇就千差万别了。首先我们看决定待遇的有如下几个因素。
第一,大学所在地区。
这个是决定大学待遇的一个前提条件,虽然都是本科高校,但是很多学校因为所在地不同差别就非常大,比如说北上广深等一些高校虽然是普通大学,但是他们的待遇普通一般是比较高的(当然只是相对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来讲是比较高,但实际上与当地的工资相比未必是很高的)。如果是一些西部高校或者所是一些三线甚至四线城市,那么他的待遇都可能不是很高,毕竟老师的待遇要和地方经济社会相关的。
第二,不同的学科有差别。
即使在相同的学校,由于每个人所学的学科不同,待遇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别,相对来讲理工科会高一些,因为他们可能有相对多一点的科研启动经费,还有一些项目经费可能会高一点。而文科相对来讲会低一些。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学校的所定义的稀缺专业,紧俏专业,如果学校认定是紧俏专业的博士,待遇也会高一些,如果只是普通的学科或者说学校可有可无的那样一种专业待遇可能就一般了。
第三,个人的科研水平。
这个也是有差别的,因为现在很多学校在人才招聘的时候将人才分为几等,其中博士之类的分为优秀博士和普通博士。作为优秀博士,是指有更高的科研水平,具体体现为有更多高水平的文章,有更多的科研项目等等。如果认定是高层次人才,那么相对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也会多一些,如果是一般的人才,那么待遇相对就会低一些了。
以上讲的是学校的总体的待遇,至于将来发展的前景如何,我想这个在所有的高校其实都是一样的,无外乎就是走职称了。如果你自己科研能力强,教学也还行的话,一般来讲两年之后可以评副教授,然后正常情况下5年之后可以评正教授。这只是政策规定,但是实际上很多学校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人是很少的,当然如果你个人科研各方面非常突出的话,这个路径还是比较好的。在当前来看,如果在大学能够评上教授,总体上来讲,待遇应该还是可以的,在学校的地位应该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你喜欢大学这种环境,也甘心做科研,愿意以学生为伍,我觉得大学教授还算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