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实际上是职务称呼。只有被聘任上相应岗位的人员,才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实际上也是级别的一种。
级别越高,待遇越高,这是肯定的。可是,这个级别究竟怎样退休工资呢?
养老保险制度
2014年10月,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缴纳养老保险了。
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后的待遇计算方式,跟企业退休职工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不过,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两部分特殊待遇。
(1)养老保险缴费,影响养老金高低。不管怎样,养老保险待遇的基本标准还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那么缴费基数是如何确定的呢?是根据参保人员的上年度工资水平的月均值计算的。由于职称越高,工资水平越高,因此缴费基数就越高,继而会提高养老金各项待遇的水平。
基础养老金是受平均养老金的缴费档次确定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钱数的,职业年金是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4%划入职业年金账户。
如果缴费基数8000元和6000元自然是不同的。假设社平工资是5000元,这种情况下缴费指数就是1.6和1.2。按照1.6缴费一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1.3%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按照1.2缴费一年,只可以领取1.1%。
个人账户的余额差距则更为明显。按照8000元缴费基数缴费,每月增加个人账户640元,6000元缴费只会增加480元。
职业年金账户,目前全额拨款单位只记载个人缴费,等在退休时会按照记账利率等方式一次性拨付剩余部分。合计记入个人年金账户的比例应当是12%。8000元缴费基数的话,个人每月缴纳320元,政府退休划拨640元。6000元只有240元和480元。
(2)退休职称影响视同缴费指数。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就是为了保障2014年10月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期间,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一种补偿。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能够确保购买力。
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实际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职务、岗位指数,第二是级别、薪级指数,第三是调节指数。对于教师来讲,主要是岗位指数、薪级指数和调节指数。岗位指数、薪级指数,大家基本上都一样。调节指数主要是根据当地2014年9月退休补贴标准的数额,查找出来的对应指数。由于是全省统一,因此计算养老金待遇的时候,也应当使用全省的平均工资。
总体来看,退休时的职称级别越高,相应的养老金越高是肯定的。而且会直接影响到2014年10月之前的过渡性养老金高低,所以,职称不仅在职重要,退休时也非常重要。不过,可以看到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的缴费年限,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称对于养老金的提升就会是微乎其微的了。所以,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是非常公平的,这也是国家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