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宏观经济新闻资讯网财经库

宏观经济新闻资讯
    CAIJINGKU.NET

奶茶界茅台,就要诞生了

  1.

  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做小生意的梦想。

  张妈听到最多的,就是开奶茶店,听起来既小资又时髦。

  最近,奈雪和喜茶,准备在港股上市了。

  谁能成为资本市场的第一杯奶茶,悬念重重。

  张妈看了奈雪的招股书,不看不知道,这个行业水很深呐。

  作为高端茶饮品牌,奈雪的高端优势,在利润中完全体现不出来。

  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过去两年营收均超过20亿元,吸金能力相当惊人。

  但过去三年,他累计亏损超过1个亿。

  奈雪的成本中,原材料是最大的成本项,占据营收的38.4%。

  不可思议,据说星巴克这样的巨头,材料成本也才13%;搞得一地鸡毛的瑞幸,也不过才27%+。

  当然,奈雪跟的星巴克、瑞幸没啥可比性。茶饮品的原材料品类,现制茶的工序都要更复杂一些。

  高端茶饮的开店成本,也比我想象中要高。

  开一家180-350㎡的标准奈雪茶饮店,粗略计算,装修和物料成本至少要花180万。

  而他的投资回收期,看起来还挺短的,一般是10.6个月到14.7个月。

  数据可能有点水分,但是奈雪的扩张速度,确实非常惊人。

  2018年,奈雪的茶还只有44家门店,到了2020年,他就已扩张到了500家门店,翻了10倍多。

  目前奈雪的估值,大约是130亿。

  2.

  老品牌相互厮杀,新品牌层出不穷。

  能否守住新式茶饮第一梯队的位置,奈雪的茶还有很多硬仗要打。

  张妈特别咨询了朋友,新茶饮领域同质化还挺严重的。

  可以看到,不同价位段都有较为领先的品牌。

  高客单价高线城市市场以喜茶、奈雪的茶为首,低客单价下沉市场以蜜雪冰城称王。

  而中间价位带不同品牌差异化竞争,尚未有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厮杀最为激烈。

  同为新茶饮头部玩家的喜茶,跟奈雪也是相爱相杀好几年。

  早先,喜茶主打芝士茶,奈雪主打水果茶,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很快,二者在品牌、价格区间、经营模式、目标受众等方面都开始重合,连融资事件也非常接近。

  2018年,两家公司的创始人还因为抄袭,在朋友圈隔空互撕。

  彼此相互模仿,如今都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最终,谁是新式茶饮赛道上最后的赢家,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可以预见的是,新茶饮市场从长远来看,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世界三大饮品,咖啡、茶和酒,有星巴克和茅台这样的巨头,只有茶,还没有出现全球代表性的品牌。

  奈雪的老板也很自信,她说奈雪的精神内核最像星巴克。

  精神内核是个啥,谁也说不清。

  瑞幸咖啡当初也说自己最像星巴克,结果呢,还是搞得一地鸡毛。

  3.

  消费风口的竞争,资本加持下也越来越激烈。

  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00亿元,

  90后与00后消费者成为新式茶饮主流消费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数量近七成。

  后疫情时期,新式茶饮成为了餐饮行业回血最快的市场之一。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茶饮千亿赛道将开启。

  这些代表新经济的公司,能讲的故事太多,如同之前的泡泡玛特、快手,在香港的资本市场有着无穷的想象力。

  所以,尽管业绩不咋地,鉴于网红茶饮在二级市场的稀缺性,

  奈雪和喜茶,上市后大概率都是热门股。

  除了奈雪和喜茶,字节跳动、京东物流、滴滴出行这些大公司,很快也要在港股上市。

  对港股打新感兴趣的朋友,要行动起来了。

  越热门的新股,中签的概率就越低。譬如前段时间的快手,一手申购的中签率就只有4%。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经库立场

本文由 财经库 授权财经库发表,并经财经库编辑。

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财经库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财经库)及本页链接;所有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原文链接://m.ibrahimozcan.com/hongguan/20210303243480.html

未按规范转载者,财经库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

账号 (必填)     密码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