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年,世界经济载着全人类的希望预备重启。过去的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除了中国大陆外,几乎都遭遇重挫。
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中国香港,全部陷入负增长,中国澳门虽然未公布2020全年GDP实质变动率,按照前三季度表现,预测2020全年GDP萎缩至少20-30%以上。
唯有中国大陆以2.3%的正增长,达成GDP总量1015986亿的成就!其中,粤、苏、鲁、浙等经济大省贡献良多。
广东、江苏的经济总量更是堪比一国!
21%的中国
粤苏均破10万亿!
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经济最强的广东、江苏,GDP总量均突破10万亿,两省合计GDP总量占比全国的21%!超越韩国、超越俄罗斯、超越英国!
广东21地市的GDP均突破1000亿+,江苏13太保的GDP均达成3000亿+。
GDP总量超过5万亿的省份,依次排序是山东、浙江、河南,四川也接近5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的GDP总量也突破了4.5万亿,成为我全国GDP总量排名第7的省份。
虽然湖北经历严重疫情,成为中国大陆各省中,GDP唯一负增长(-5%)的省份,但依旧达成43443亿的GDP总量,守住全国10强。
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中,GDP总量不足万亿的省份,仅剩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5省。
热力图中,中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基本上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环江西经济圈”。
广阔的西部、东北部,依旧是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国省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依旧不平衡。
穷则思变,中国GDP总量最少的省份是西藏(1902亿),但也是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的省份(7.8%)。
过去的2020年,GDP增速超过3%的省级行政单位有19个,几个发达省份的GDP增速均在3%上下,仅有辽宁、内蒙古GDP增速低于1%。
TOP30城市入围门槛
7000亿!
工业化、城镇化浪潮中,支撑经济发展大头的,基本上是直辖市、各省龙头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重庆;比如广东的深圳、广州;江苏的苏州、南京;山东的青岛、济南......
经历波折的一年,有24座城市的GDP总量突破万亿,比2019年多了整整6个。泉州、济南、合肥、南通、西安、福州新跻身万亿城市。
GDP总量唯一未破万亿,但超过9000亿的城市只剩东莞,较低的GDP增速(1.1%),让东莞跻身万亿城市的时间被拉长。
进入全国GDP30强城市,GDP门槛要达到7000亿。山东烟台、江苏常州、江苏徐州、河北唐山、辽宁大连均在门槛之上。
从GDP30强城市地图上看,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几乎均集中于几个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
省会城市一核独大的现象,也较为突出。比如成都、武汉、长沙、西安,这4个GDP总量突破万亿的省会城市,在各省内GDP首位度分别达36%、36%、29%、38%,省内城市间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
排除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特别行政区,全国GDP总量超万亿的省会城市有11个,还有16个省会城市GDP总量未超万亿。
东强西弱
22城有望冲击万亿
这一轮公布GDP数据的城市,有急于表现的,以南通、福州、泉州、西安这些压线城市为主,急急宣布破万亿,不争馒头争口气。
也有暗搓搓竞争的,济南势必要等合肥公布,才力压合肥一名。广州更是最后时刻才公布GDP数值,压住重庆一头,维护了北上深广的城市格局。
GDP总量超过5000亿,有望冲击万亿的城市有22座,基本上是中部、东部省会城市,以及沿海地区经济强市。
从热力图上看,省会城市诸如沈阳、长春、哈尔滨、石家庄、昆明、南昌,经济强市诸如东莞、温州、徐州、无锡......
就像那道人口密度分布的胡焕庸线一样,中国城市GDP的分布格局也大致沿着东北、西南一线,分出了GDP超过1000亿的城市和低于1000亿的城市。
目前,中国GDP低于1000亿的城市(绿色),基本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个别东部城市则是因为城市体量小,总计共有89个城市GDP总量未达千亿。
根据已统计数据,GDP总量小于3000亿的城市有231个,占全国的63%还要多,各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在国内广泛存在。
单看所有城市GDP增速,浙江舟山以12%的增速冠绝全国,陕西商洛的GDP则严重萎缩-11.2%,湖北全部城市的GDP均出现萎缩。
城市被马太效应附身,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定律同样适用。GDP分化更意味城市潜力分化,高净值人口、资金集聚、商业机会与之息息相关。
如果说日本以东京一城撑起了1.26亿人口、31万亿GDP,中国又要多少座中心城市撑起14亿人口,101万亿GDP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