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投资一直存在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大家都知道低买高卖才能赚钱,而最终的操作却都是高买低卖,你说怎么能不赔钱呢?往往行情不好时,基金才会调整到相对低位,这时按理应该是买入时机,而大多数人怕会跌得更多,反而选择离场。同理,市场好转基金上涨,这时大多数人则会认为会涨得更多,做出的操作往往是买入基金。人性就是如此。
前两年行情较好,股票基金疯狂上涨,基金整体赚钱效应显著。但由于之前涨幅过大,加之今年市场环境不好,大家情绪不高,做多氛围必然减弱,基金赚钱势必要困难。而我们投资基金往往是需要忽略短期、眼光放长远,看一下那些高收益基金,全部都是调整后走出来的。回头看当时调整的那个坑,就明白了为什么叫黄金坑了。
当然,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范围内,并且坚信自己能够拿得住。否则还是趁早离场,否则会亏得太多。其实市场环境好不好,基金是否值得投资,我认为得因人而异。任何时候都是一部分人看到了风险,另一部分人看到的却是机会,否则就不会出现同一价位股票的买卖交易,也不会有现在如此繁荣股票基金交易市场。
总之,投资基金要量力而行,产生怀疑时要急流勇退,投资的第一核心要素就是保全本金,其次再谈收益。你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