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金稳如山
收益攀高峰
结构性存款并不复杂,甚至是比较常见,我们在银行一般都会看到这样的宣传,一个产品标了两个或三个利息的那种。
比如说一样的金额,一样的时间,利率还咋不一样,大多就是传说中的结构性存款了。
严格来说结构性存款是一种金融衍生品,通常是挂钩利率、外汇、股指等的波动性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从而让投资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高收益的一种金融产品。
举个例子:
剩余的19.1万元用于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衍生品,比如股指期权。
这样一来,即使金融衍生品投资部分全赔了,一年后定期存款的本利和还是1000万,依旧保本;如果金融衍生品投资赚钱了,且收益高于1.95%,那么总收益就高于只存定期存款。
简单来说就是:有保底收益,还能有超额收益。
突然想到,那如果是几万买余额宝,每天产生2块来钱的利息,每两天买一注双色球,要是中了大奖去了税可不就是300多万。
当然了实际中的结构性存款没有这么简单,但大体是这个意思。
02
这样选择结构性存款
在银行买这类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要求看产品说明书。
那么多内容,头大看不懂,重点就看以下5点就行:
1. 挂谁的名字,钱是给谁的,一般是银行。
2. 投资范围,这个就比较考验功力了,需要一定的积累。一般情况下银行拆借,短期债券的话问题不大,但是就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定要小心信托,原因先不说。
3. 风险等级,一般情况结构性存款都是中低风险的。
4. 参考区间,是汇率、还是利率、还是股指。这时候可以,拿手机百度一下他提到的这些指数,近期这些指数波动幅度大不大,波动剧烈不剧烈。一般情况下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幅度会比较小,特别是主流国家的汇率和利率,而股指波动就会比较激烈,剩下的就是具体情况就得具体分析了。
5. 最后看看还本付息的条件,那就没啥问题了。
如果还嫌麻烦,还可以更简单一点,看两件事,想一个问题。
第一个件事,跟上面一样,看挂谁的名字,钱给谁。
第二个件事,看看最后结算利率分几档,分别是多少。
一个问题是,最低那档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基本就没啥问题了。
结构性存款,既然敢挂存款的名字,其实这里面大部分资金是去做银行存款的,所以说这部分资金受到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保障的,基本上可保本金无忧。
解释一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简单说,如果银行倒闭,每个储户每个人的存款赔付上限50万。解释两点,第一点,仅限存款,理财基金啥的都不算。第二点,50万上限包括本金和利息。
03
结构性存款的市场发行状况
有人说既然有些结构性存款挂钩的衍生产品根据判断未来使投资者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银行还会热衷于发行此类产品。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大幅增长。总额从2017年底的7万亿快速增长至2019年9月的11万亿,在总存款的占比也从4%左右跃升至7%。
其实银行发行此类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揽储、留住客户,资管新规明确禁止理财产品刚兑之后,银行为了满足客户对于保本理财的需求设计的替代性产品。
结构性存款作为在收益方面较为有保障的产品之一,虽经历过大幅整改,但仍备受关注。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2021年4月银行结构性存款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监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2021年4月结构性存款发行量为1471只,较上个月增加137只。
在目前情形下,尽管银行不再保证特别高的收益,结构性存款仍是风险规避型理财投资者比较青睐的产品。
因此,业内专家表示,结构性存款的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产品的构成种类和收益结构的设计规则,对所挂钩的金融衍生品背后的风险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要加强相关金融知识的学习,树立投资风险意识;对于银行来说,一定要尽到如实告知义务。”这位专家表示。
说到这,结构性存款基本上就说完了,这个产品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朋友,有的利率还不错,风险也不是很大,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