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疫情对各行业冲击都很大,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你失业了,你能拿什么,养活全家?
你的努力方式对吗?
今年年初,已有无数人给了我们答案:
35岁的大刘,夫妻俩在教育公司上班,今年3月同时被裁,一家5口人,只能靠吃老本硬撑;
29岁的小黄,公司全员降薪,领导降薪50%,自己降薪30%,才几个月,小黄的房贷、车贷就把银行存款耗尽了;
赤裸裸的事实摆在眼前——赚不到钱,真的很煎熬,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没了工作,没了钱,就很容易垮!
我们大多数人忙碌一生,最终却还是与贫穷为伴。
有的人月薪到了1万之后,再往上就很艰难了。
有的人年薪涨到了30万,可依旧每月月光,而且信用卡还欠一屁股债。
有的人晋升了经理,月薪3万,家里父母生病,才发现卡里钱根本不够!
而现实却又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尤其是30岁之后,生活像开了挂一样,买豪车豪宅,到处旅游,完全不用操心赚钱。
不是我们努力程度不够,而是努力的方式本身有问题
其实有时候,
越会赚钱的人,越喜欢投资自己
来自广州的阿丽就活成了另外的样子。
阿丽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咨询公司做顾问,出入高档写字楼,经常在国内飞来飞去见客户,入住星级豪华酒店,推开窗看海、看江。
当时我们一起毕业的都很羡慕,但只有她自己知道,日子过得有多辛苦。
加班到晚上十点是常态,经常是回去倒头就睡着。
甚至有段时间她因为连续加班太晚导致免疫力下降,差点晕倒,第二天还要照常爬起来回复工作邮件、见客户,稍微哪里做的不好,还会受到上司颐指气使的批评。
现在的工作纯粹是在卖自己的时间,一直处于又苦又累的状态,并且收入结构风险很大
阿丽当时就意识到,
要想过得轻松自由,必须调整自己的收入结构,有其他副业收入。
工作的业余时间,阿丽挤时间学习理财,最开始只是默默看书,但发现有很多知识还是很难懂,最后每晚跟着在线课程学习。
当别的同事出去聚会、买买买当月光族的时候
,阿丽已经利用所学知识开始做基金和股票投资,赚到了理财中的第一桶金。
从开始每月几百块的定投,到现在每月的投资收入轻松上万,谁也不会想到,阿丽居然辞职到处旅游了。
她
阿丽告诉我,毕业第4年,
#FormatImgID_5#
常见的
今年受疫情影响,工作压力很大,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副业,像阿丽这样理财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理财,大家可能有这样几种认知误区:
误区一:理财是有钱人做的事
理清我们和财富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有很多,怎么花钱,花多少钱,如何平衡各个开销的占比,这些都是理财的一部分,理财就是。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需要理财。钱多钱少你都要买菜,区别是买什么菜而已,所以不存在说钱太少不好理财的说法。哪怕1块、100块都可以作为理财的起点。
尤其是有负债的人,更需要理财,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消费盲区,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走出负债的深渊。
误区二:通过理财可以一夜暴富
很多人认为投资理财就是为了赚大钱,抱着“赌一把”、“搏一搏”的心态,结果被表面高额回报的理财宣传所诱惑,掉进金融骗局。
理性地分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理财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我们财富稳健增长,以抵御通货膨胀或者生活中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让自己和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
误区三:理财很专业、难学,自己也没时间
你要记住,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理财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然是来源于生活的东西,说明人人都能学得懂。。就是你和喜欢的女孩谈恋爱,你不去想办法追她,她是不会理你的。
理财其实就是一种思维,学习不在多而在精,每天10分钟,慢慢地,也就掌握精髓了。
误区四:本金太少,理财投资赚的太少
最开始都是从零钱理财开始
其实很多理财高手,比如几十元,一两百元。由于理财主要是靠复利,通过时间的积累,会获得巨大的差异。
以
如果按照银行存款,忽略利息,20年后你只有24万;
如果是年化5%的理财收益,20年后,你可以有40.8万;
如果是年化10%的理财收益,20年后,你可以有72.4万;
如果是年化15%的理财收益,20年后,你可以有132.8万。
108
而这里,就来源于最初的一个小小的决定。
这就是复利的奇迹。
而这些只是理财知识中很小的一部分。肯定会人会说,我去哪里找10%甚至是15%的理财机会啊?
6天训练营,让你步步为营
要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些其实都是系统学习过财商的人都能达到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