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今年火热发行的权益类基金相比,今年市场上爆发性基金的发行份额首次突破了两万亿之多,年内新发基金的数量也创了新高。
然而,自9月以来,A股整体保持震荡,沪指在一个月内下跌了4.75%,同时,新基金发行也有所“降温”。在7月份突破发行7000亿的新高后,8月和9月的发行量都降到了2000亿份以下。据Wind统计,截至9月30日,9月新增基金数量(以认购开始日期计算)为66只,与8月基本持平,但确认份额为1697.60亿份,环比下降12.20%。
最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九月份基金发行中发现,权益类产品的竞销开始分化;固定收益类产品,又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基金受到市场的青睐。
分析师指出,四季度涉及基金排名与公司财务结算的基金,也对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增量产品以相对保守的策略换取稳健的收益应该是不二选择。
边缘投资热消退。
虽然科创50ETF和蚂蚁战略配售基金都在热捧9月的认购热情,但事实上,整个公营基金的投资热情并没有那么高。一些公营界人士表示,A股经历7月大涨后,投资者“上车”心切,“尽管新发基金的累计认购量节节攀升,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的资金净流入规模也一度超过9000亿元,但其预期收益也提前兑现”。
在数据方面,虽然今年以来主动权益型基金表现出色,平均收益为37.38%,但剔除了年内新成立的基金,主动权益型基金在8月初至9月底期间平均亏损2.23%。
另外根据券商的统计,截至9月25日,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中位数为90.2%,较上周的预估下降0.7%;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中位数为89.2%,较上周的预估下降0.3%。
老牌基金的平均业绩增长乏力,权益基金仓位的下降,都是短期市场表现的应激反应及相应策略。而且从目前权益类基金的募集情况来看,二线基金公司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而其他基金公司相关产品的发行难度较大,出现较为明显的“冰火两重天”现象。
就拿普通股票基金来说,招商科技动力3个月滚动持有(合并计算A、C份额)提前完成募集,共认购38.19亿份;另外还有一只募集启动时间差不多相同的基金,其认购总量为8.27亿份,也没有提前结束募集。此外,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半数以上的产品提前结束募集,而未结束募集的产品规模也不及前者。
绝对值策略升温。
接近第四季度,基金公司已经开始了最后的业绩冲刺,尽管从9月新发基金的投资目标来看,不少基金产品明确将绝对收益策略作为下一步的执行思路之一。有人分析认为,这与当前市场盈利欠佳、采用“固收+”或量化对冲方式配置投资组合有关。
汇添富稳健添盈一年在投资目标中指出,基金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在严格控制风险、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积极主动的管理,追求长期稳定的基金资产回报。这只基金总规模为140亿元,9月7日开市当日结束募集个人认购,成为近期继蚂蚁战略配售、科创50ETF等爆款基金之后的又一吸金巨头。
此外,博时恒荣一年所持A在投资目标中提到,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以获取绝对收益为核心投资目标,通过积极主动的投资管理,力求实现长期稳健增值。
实际上,当前的“固收+”策略基金大多是以固收资产为主,通过配置权益配置参与新股、可转债、股票等投资以增加组合弹性,大部分偏债混合型基金都是这类产品;而量化对冲主要是通过模型精选股票,同时依靠持有股指期货的空头头寸,对冲掉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将持有股票的超额收益转化为绝对收益。
绝对收益并不意味着每年都能赚钱。所以,上述公募界人士表示,选择绝对收益策略的产品意义在于其波动性小于偏股基金,且回撤可控。当前参与蚂蚁集团战略配售的基金仅规定投资上限为基金规模的10%,而没有规定基金参与战略配售的最低限额。”在第一季度,这将导致单只基金的业绩出现分化。同时,对于18个月的锁定期,大小非一年解禁后还能持有多少股票,这是一个问题,机构投资者的减持动作也会对基金净值波动产生影响。
所以,在他看来,当前市场环境下,既非头部爆款基金的独门盛宴,也非7月“大牛”之后的逼空演绎,整体市场仍然是二八分化格局,以相对保守的策略换取稳健的收益应该是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