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分管理岗、专技岗和工勤岗。管理岗参照行政机关实行职级制管理,从正部到办事员分10个职级,县城事业单位级别设置最高七级(即正科),多数八级(副科);专技岗实行职称管理模式,员工依靠职称评聘提升待遇,职称岗位比例按照1:3:6设置,比例内名额可以调剂。假设一个单位有20个员工,那么高级职称岗位最多两个,中级职称岗位可以设置六个,初级职称十二个,中高级职称岗位非常有限,在职在编人员拿到职称,也不一定能聘任到岗。
从晋升来看,无论是管理岗还是专技岗,在县级事业单位都比较难。不过两者比较起来,管理岗是难上加难。大学毕业进入县级事业单位,试用期转正后定九级职员(即科员),在往上走就是副科。如果是正科级的事业单位,提拔一级上副科就是领导班子成员,必须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考核,经过民主推荐测评拿出初步名单后,报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才能实现提拔,没有一定的领导助力,几乎不可能。而如果是副科级事业单位,提拔一级就是“一把手”,难度更大。很多人因此干一辈子,都在“原地踏步”。
相对来说,在县级事业单位走专技岗晋升更加顺畅。尽管有名额限制,拿到了职称也不一定聘任到岗,但至少有一定的比例可以提供晋升。而一旦评聘上中级职称,工资相当于正科水平,有幸评聘上副高,可以拿到副处待遇。在县级事业单位,普通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根本无法企及这个高度。为什么很多县级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人员要转专技岗,原因即在此。
当然,专技岗再好只是享受待遇,没有实权,属于被人管的对象。而管理岗一旦得到提拔就是领导岗位,是有一定权力的。一个管人,一个被管,两者有明显的地位差异。如果能提拔,从长远看管理岗肯定占优势,反之,专技岗更实惠。如何选择,取决于你的个人实力,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