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连续一周肚子隐隐作痛,于是周末去医院查了个血常规和B超。
这一查,还真查出问题了:
胆囊息肉。
鉴于医生说不要紧,平时多注意饮食和休息就行,她便没当一回事。
然而现在大数据相当厉害。
当天,度娘就给她推送“胆囊息肉有什么危害”,还有网友说,如果不切掉,可能会发展成癌症……
胆囊息肉这么严重吗?朋友慌了。
今天,小豆芽就和大家唠唠「胆囊息肉」。
主要内容:
1、什么是胆囊息肉?
2、胆囊息肉会变成恶性肿瘤吗?
3、检查出胆囊息肉还能不能买保险?
01
什么是胆囊息肉?
什么是胆囊息肉?医学上,对息肉是这样定义的: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上长出的多余肿物,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
息肉可能长在很多地方,比如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子宫等等。
医生按照息肉出现的地方来给它们命名,比如长在声带上的叫"声带息肉",长在胃上的叫"胃息肉",长在肠内的就称为“肠息肉”,以此类推。
因此,胆囊息肉,其实就是长在胆囊上面的一块“多余的肉”。
胆囊息肉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经常吃油炸、熏烤、腌制的食物,抽烟喝酒,久坐不运动等等,都是胆囊息肉的诱发因素。
因此,胆囊息肉非常常见——
在普通人群里面,它的发病率为5%-7%。也就是说,平均每16个人里面,就可能有一个长有胆囊息肉。
如果你也曾检查出胆囊息肉,别慌,小问题。
但是,器官上无端端长出来一块“肉”,怎么想,都不正常啊。肯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吧?
事实上,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没有表现,不体检,你压根不知道。
但是胆囊息肉容易合并胆囊相关疾病,就会有表现:
· 比如胆绞痛,会感到上腹不舒服,还可能牵扯右肩背一起痛,吃油腻的东西更明显;
· 比如慢性胆囊炎,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
· 还有急性胆囊炎,发热、乏力、全身皮肤黄疸、尿黄、恶心呕吐等,这种就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了,看情况切除。
至于网友说的,后期会发展成恶性肿瘤,是真的吗?
答案是几乎不会。
因为大多数息肉并不是真正的息肉,即便是息肉,大多数也是良性的。
假性息肉&真性息肉
· 胆囊息肉分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
· 最常见的假性息肉是胆固醇类假性息肉,特点是多发,生长缓慢,这一类息肉基本不恶变,占胆囊息肉的60%左右。
· 真性息肉又分为良性或恶性,最常见的良性息肉是腺瘤。容易癌变的只有恶性息肉,特点是单发、生长速度较快,但它仅占胆囊息肉的0-0.7%。
怎么判断是不是恶性,会不会癌变,目前临床判断主要由息肉的大小考虑:
直径小于5毫米一般情况下都为良性,定期体检保持关注即可。
直径5-10毫米大多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良性,所以只要每隔半年或者一年B超复查即可。
直径10-20毫米息肉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需要及早进行手术。
良性胆囊息肉占了90%以上。息肉直径小于10毫米的,甚至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因此,倘若体检出胆囊息肉,不要自己吓自己,发展成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极低。
02
检查出胆囊息肉,
还能不能买保险?
很多时候,医生的“没事”和保险公司的“没事”是存在很大出入的。那么,医生说“不要紧”的胆囊息肉,会不会影响我们买保险呢?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会从以下三个因素来决定是否承保:
① 息肉病理情况
② 是否已经手术切除
③ 治疗后是否存在复发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的核保结论是:
1、如果已做了手术切除,且明确病理结果为良性息肉,治愈后无复发:寿险可以标体承保,重疾险标准体或除外承保,医疗险通常除外。
2、病理性质不明时,寿险、重疾、医疗险通常都会延期承保。
3、有一些特殊类型,像家族性肠息肉病,重疾、医疗险直接拒保,寿险有可能加费,有的也直接拒保。
具体到不同产品会有出入。
小豆芽找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给大家举例:
医疗险·平安e生保(保证续保版)
· 若已经手术切除胆囊,且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且已治愈达6个月以上,可以承保,否则拒保。
· 若没有手术切除胆囊,但息肉直径小于1cm,或近半年复查B超息肉没有增大则可以除外承保,否则拒保。
重疾险·昆仑健康保(普惠多倍版)
· 若已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且病理诊断为良性,则标体承保。
· 若没有切除但息肉直径小于1cm,则标体承保。若息肉直径大于等于1cm,则拒保。
定期寿险·大麦2021
寿险的健康告知比较宽松,大多数产品的健康告知都不会涉及胆囊息肉。比如华贵大麦2021,就没有问到胆囊息肉。
PS:具体到不同产品上,核保结果也会有出入
03
小豆芽叨叨
胆囊息肉其实并不可怕,所以当身体被查出长了息肉,大家不需要太在意。
但是捏,也不能大意。文中也说了,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是也不是不可能病变的。
所以,保持健康的作息,定期检查,才是最正确的对待方式。
另外就是,尽早配置好自己的健康保障。
趁着身体健康什么毛病没有,想选什么产品就选什么,等到身体出现异常才想起要奔向保险的怀抱,你可能就这也买不了那也买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