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开始正文:
今天央行操作200亿逆回购,另外有1000亿逆回购到期,1000-200,也就是说今天净回笼市场流动性800亿。值得一提的是,昨天净回笼2600亿。
可能是昨天的暴跌让央行也心有戚戚,于是昨晚央行出面回应了,义正词严地说:你们,现在不要盯着我公开市场操作的金额,而要关注我公开市场操作的价格(资金的价格就是利率),不然你会犯错。
我的看法是,不要理会对方是怎么说的,而要看对方是怎么做的。自从上个月央行货币委员会的马委员讲话之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包括逆回购、MLF(中期借贷便利)、逆回购到期、MLF到期,基本上就一个导向:紧货币政策、回笼流动性。
货币政策收紧,市场流动性持续回笼,一定会带来股市的价格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高估值品种,因为高估值品种更需要充沛的流动性为价格提供支撑。
今天上午盘面继续暴跌,最慌的时候,上证-1.12%,创业板指-3.78%,科创板50指数-1.78%。这三个指数,上证的标签是低估值,创业板是高估值。科创板一般也被视为估值较高,但实际上,考虑到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特点,以及50万的投资门槛,我可以告诉你一个论断:科创板并未享受到流动性溢价,估值是相对偏低的。
再联系昨天的指数情景,从开盘到收盘,上证从+1.9%跌至+0.55%,创业板从+1.9%跌至-2.74%,科创板50指数从+1.43跌至-0.51%。线性理解,也是低估值抗跌,高估值首当其冲被杀。
再进一步思考,目前市场里,有哪些品种估值明显不低?不仅估值高,而且流动性很强方便出货?答案是抱团股。昨天个股3605涨:520跌,收阳线的高达2000多只,但抱团股却蹊跷暴跌并带领指数大溃败,原因昭然可见。
但别以为,流动性收紧导致高估值、抱团股被冲击,然后小票、平庸公司就安全了。实际上,总体看、拉长时间看,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回笼的背景下,小票、平庸公司只会比抱团股跌得更惨————抱团退50步,小票平庸公司退100股的区别。
并非跌了就看空,或者轻仓就看空,而是我现在打心眼里觉得,目前环境下的的A股股票和A股基金,真的难有安全感。
对应到操作上,我觉得,当前即使不看空,也应该慢慢过渡到以持币为主。真想重仓买,也要等指数回调个10%左右、央行回笼资金的动作进入阶段性缓和的阶段,再说。
这里回答一下,为什么我担忧A股的股票和基金,却看好港股基金。原因在于,我国大陆范围内,国际资本进出都是受到管控的,热钱不能够自由流动。而港岛,作为知名国际金融港,国际资本的进出都是自由的。目前,大陆的央行正在收紧流动性,客观上施压A股;而港股则受益于正在并将持续疯狂放水的美联储,有望享受估值泡沫———由于美联储的放水,美国各地的房地产市场最近普遍大涨,甚至导致建筑用的木材严重短缺并价格暴涨。
这就是,我认为现在港股安全性远高于A股,的原因。
最后说个八卦。市场上传闻,某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头牌,将离职奔向私募。根据支付宝上的数据,这位刘姓大牌基金经理,总共管理了约800亿规模的基金,偏好消费等抱团股。
而该基金公司知名度排第二的杨姓基金经理,风格与刘姓大牌基金经理完全迥异,曾公开宣称绝不抱团。如果传闻为真,那么可以预见,刘姓大牌基金经理离职后,接替他管理800亿基金的新基金经理调仓、基民赎回等叠加起来的压力,可能会传导至持仓的这800亿市值抱团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现象,可以反映一向被视为风格稳重的机构,在行情、业绩大好的背景下,开始显露出躁动的意思:海通的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姜超,从海通证券辞职奔向中泰资管,卖方变成买方。连稳重老迟的卖方人士,都开始扑向金钱,这行情可能的确有点热了。
除了我反复建议的定投科创50ETF,以及在港股基金上投入,其余,我建议尽量向持币过渡。
持币,不是一个能帮你赚钱的建议,但是一个良心的建议。
虽然今天下午大盘又涨回来了,但是不改我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