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今日我们准备了南下资金流入核心个股名单,各位记得点击在看,后台领取哦~
1
南下资金扫货,关注物业板块
南下资金持续买入港股,昨日成交额3015.8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南向合计净流入265.92亿港元,再次刷新港股通开通以来单日净买入记录。
年初以来南下资金净流入已经超过1800亿港元,而2020年全年南下资金净流入额只有6700亿港元,2019年全年只有2400亿港元,2021年仅仅半个多月时间净流入就接近2019年全年的水平。
南下资金的疯狂买入拉动恒生指数持续上涨,年初至今恒生指数上涨8%,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仅1.8%。以史为鉴,回顾上次2016年初至2018年初南下资金大幅流入港股,使得恒生指数大幅跑赢上证指数,两年时间恒生指数上涨超70%,而上证指数仅仅上涨28%。
实际上,港股和A股反映的都是国内经济的基本面,本质差异并不大,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流动性,A股的流动性由国内经济政策主导,港股的流动性则受到海外资本市场影响较大。
过去国内货币政策相对海外要宽松的多,所以A股走势长期强于港股,而这次疫情对于全球的冲击导致全球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宽松,流动性增强。
目前从全球疫情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影响来看,只有我国经济运行逐渐正常化。同时我国的货币政策逐步恢复正常,2020年12月央行工作会议以及易纲行长的专访都强调了2021年的货币政策“稳”字当先,12月的社融数据也同样弱于预期,整体的流动性逐步趋紧。而同期海外,大多数国家的疫情依然严重,海外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依然非常宽松。
港股流动性的宽松和A股流动性的趋紧,叠加港股过去长期的流动性偏弱,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物美价廉的优质股票,另一面A股经过19年和20年的繁荣估值已经在历史高位,这就是资金南下的本质逻辑。而年初开始大额买入港股的原因和2021年各大机构开始新的布局有关。
受到南下资金青睐的主要以稀缺资产和低估值资产为主,通过数据观察年初至今净买入前十大个股为腾讯控股、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中芯国际、中国电信、美团-W、思摩尔国际、中国联通、小米集团-W、保利协鑫能源。我们将南下资金大量买入的划分为两大类,高估值,高景气:基本上以A股稀缺产为主(科技,物业,教育等)和低估值、低预期:基本上以国企为主(银行、交运、公共事业等)。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高估值高景气的科技、物业和教育领域的优质公司。
科技领域自然不用说,目前港股上市的几大科技巨头已经垄断了国内的互联网市场。物业行业兼具可选消费和必选消费属性,业绩确定性强,物管新规推出加快了物业管理费的市场化发展,头部企业拥有优质的服务将充分收益。教育方面,2020 年《民促法(实施条例)》没有落地,政策风险低,短期利空出尽,另一方面,受到教育部的规定,民办独立学院开始脱离公办挂牌大学,完全独立出来,学额学费量价提升空间更为广阔,相关的受益的个股我们会在文末福利中给出。
这里重点说一下物业板块。实际上物业板块的投资逻辑我们早在 12月10日【资本争相涌入,这个赛道迎来行业风口!】1月7日【速看!这个板块风来了!】的文章中已经多次强调了,自首文发布以来,许多个股截止今日已经上涨近50%!
“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板块的后周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行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也受到了更多资本市场的青睐。2020年以来众多公司迎来上市潮,加上年末上市的融创服务、华润万象生活、恒大物业、世茂服务等,2020年资本市场迎来了多达15家物业管理公司,其中就包含多家龙头物管公司,给板块带来冲击。”
——以上文字来源 12月10日 众研会【资本争相涌入,这个赛道迎来行业风口!】
“物业板块整体迎来暴涨,主要是因为1月5日住建委等十部委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围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健全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发展生活服务业、规范维修资金使用和管理、强化物业服务监督管理六个方面,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
——以上文字来源 1月7日 众研会【速看!这个板块风来了!】
物业属于长坡厚雪的赛道,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是可以持续关注的投资方向,当然也是南下资金青睐的对象。
2
AI智能进入红利期
2021年1月18日,科大讯飞公告,公司实控人刘庆峰及其控制企业安徽言知科技有限公司全额认购定增,定增金额为20-26亿元,体现了控股股东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继续挖掘,我们可以发现整个AI行业都处于风口之上,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1) 行业景气度高,增长空间大。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预计2022年全球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分别达到1630亿美元、276亿美元,2018-2022年复合增长分别为30.87%、35.06%。同时中国在全球AI市场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2.85%上升至2024年的15.6%。
2) 科技巨头加大布局,AI市场具有“无限”想象空间。华为加码布局AI相关领域,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言“每一个行业都有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未来最能颠覆的一个产业就是汽车产业,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将16万亿产值的汽车业,包括周边产业,彻底颠覆掉”。
3) 随着上游AI芯片成本下降,下游需求旺盛。2017年芯片的偏高成本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算法和算力的不断创新,上游AI芯片成本有所下降,下游需求旺盛。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AI芯片龙头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2%,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7%,实现大幅度增长。
将下游应用场景分开来看:
政策支持下,智能安防板块迎来新机遇。2020年,各部委发布了多项关于AI+安防的支持政策,明确指出智能安防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点应用推广领域。根据艾瑞咨询数据,AI+安防市场在2020年有望实现453.4亿元市场规模,2017-2020年复合增速高达166%。
AI医疗处于成长期,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沙利文咨询数据,2018年我国AI医疗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增速达到了616%,市场规模为4.3亿,预测2024年我国AI医疗将达到60.6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3%的快速增长。
智能汽车2021年有望迎来拐点。根据国家2020年11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计划到2025年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达50%,2030年超过70%;C-V2X终端新车装配率2025年达50%,2030年实现基本普及。同时根据IDC报告预测,全球智能驾驶汽车出货量2021年增速有望超过25%,随后三年保持约15%的复合增速。
AI语音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根据灼识咨询数据,预计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语音行业规模将达787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9%。
综合考量,我们认为随着算法和算力的不断成熟,将加速AI智能商业化场景的不断落地,AI行业进入红利期。重点关注AI相关核心标的: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中科创达、四维图新、汉王科技、网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