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国产Model3价格会降到25万元以下吗?特斯拉粉丝听到这个消息都不敢好好玩。车展去特斯拉人多的展位也不浪费。
据特斯拉官方消息,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价格补贴后由27.15万元下调至24.99万元,国产Model3长续航后轮驱动版价格由34.405万元下调至30.99万元。
宁德时代成为特斯拉中国供应商后,特斯拉国产车型年内降价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5月份已经跌过一次了,车展上的小花絮也能说明一二。
比如特斯拉的展位尺寸和布局过于简单,与豪车精致优雅的展位相比过于粗糙。特斯拉回应说不会“大惊小怪”。那么省下来的钱当然会花在刀刃上。
但是,这只是一笔很小的存款。面对今年全球50万辆的目标,特斯拉需要大规模降低成本。为此,除了选择更便宜的电池供应商,CEO埃隆马斯克还推出了大规模的镍锂原料扫荡计划。
其中,八卦的目标是加拿大矿业公司GigaMetals,马斯克在第二季度的盈利电话会议上表示,特斯拉将与符合“高效率、大规模”要求的镍矿制造商合作,以满足超级工厂的生产需求。据报道,特斯拉计划从GigaMetals购买大量低碳镍金属。
锂材料方面,在不久前的特斯拉“电池日”上,马斯克亲口承认特斯拉获得了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占地1万多英亩的锂矿的开采权。
但之前说“美国锂矿可以把美国所有汽车都变成电动车”的马斯克,还是把手伸到了美国之外。据国外媒体最新消息,特斯拉与澳大利亚锂矿公司PiedmontLIThium签订了5年协议。根据协议,特斯拉将获得计划年产16万吨高纯锂矿石的约三分之一。
马斯克这一两年开始扫矿,动力电池链厂商的全球扫矿时代已经开始,背后是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从零到百万的崛起。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好运,好运也不是一直都有的。
全球“扫雷热”:有钱才能买得起。
世界上买矿的玩家主要是动力电池厂商、原材料供应商、汽车主机。目前各细分的龙头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矿山。
以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为例,电池“新王”购买了锂、镍等各种材料。据NE时报报道,宁德时报持有北美锂业北美锂lnc43.59%的股权。(nal)2018年通过加拿大时报。2019年9月,《宁德时报》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时报》认购了澳大利亚锂矿公司皮尔巴拉矿业(Pilbaraminerals)1.83亿股普通股,占总股本的8.5%。
镍资源的开发也在蓬勃发展。2018年4月,宁德时报还通过加拿大时报投资1500万加元参与北美镍业公司(NorthAmericanNickelIncCompany),持股25.38%。与此同时,《宁德时报》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创业板和青山钢铁,在印尼达成了年产5万吨镍原料的合资协议。
今年8月,《宁德时报》宣布,将以证券投资方式投资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投资总额不超过2019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50%。换算下来,差不多是200亿。
与动力电池厂商相比,他们上游的时间更晚,原材料厂商才是真正的矿产资源早期买家。比如,2012年天骐锂借助母公司天骐集团收购当时全球最大锂辉石生产商泰利森,使得天骐锂的全球市场份额从零上升到13%,成为产业链完善的综合性跨国锂集团。
随后几年,天奇锂业通过持股或收购的方式,先后将多家国内外锂材料公司带入境内,2018年斥资269亿元收购智利最大的锂矿SQM23.77%的股权。由此,天骐锂业占据了全球“三卤一矿”锂资源供应格局的一半,可谓风头正劲。
锂行业的另一巨头赣锋锂,自2014年以来也从四地购买。除了中国,赣锋锂还在阿根廷、澳大利亚和爱尔兰购买了许多锂资源。2019年7月,赣锋锂公司通过其子公司以自有资本756.36万英镑入股巴卡诺拉公司,并获得该公司在墨西哥锂粘土索诺拉项目的部分股权,该项目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锂资源项目之一。
洛阳钼业也是矿产的大买家。除了之前的钨、钼、铜、金主营业务外,新能源汽车普及后,洛阳钼业于2016年以约38亿美元收购了刚果民主共和国TenkeFungurume铜钴矿80%的权益,成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
起步于服装行业的杉杉股份,起步于绿色电网的青岛中城,在海外都有自己的矿产资源。另外,还有一个“隐形富翁”——比亚迪。据公开报道,比亚迪早在2010年就斥资2亿元购买了西藏矿业旗下的锂矿资源。近年来,布局不断。传闻比亚迪投资了大量矿产资源。比亚迪今年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回应称,公司已经有锂资源布局,但没有透露具体情况。
无论是动力电池厂商还是主机厂,全球“扫雷舰”最初的重点都是提高规模效应,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简而言之就是节约原材料成本。比如正极材料的成本占动力锂电池的25%到30%。这也意味着谁掌握上游资源,谁就掌握了议价权。
但是,不是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扫雷,前提是有钱。从上述企业的“买入买入买入”来看,尤其是近几年,投资额上百亿,小玩家根本买不起。
投资是有风险的: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返贫。
商界没有无缘无故的亲和,要挤一块蛋糕才能卖锅里的铁。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利益感兴趣。
一方面取决于中国政府补贴所推动的商业利益。以2015年为分水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仅突破10万大关,还增长了4倍。此后百万车规模暴涨,在传统燃油车多次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了高增长。
另一方面是特斯拉效应。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交易获利后立即翻盘,销量飙升。特斯拉登陆上海,建立了中国供应链,将上下游产业链逼入疯狂时代。
以上两种情况造就了很多明星企业。比如宁德时代,2017年击败松下首次夺得全球动力电池销售桂冠,并连续三年保持这个位置的不败成绩。成为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后,宁德时代的市值从今年开始飙升,9月30日高达4873.26亿元,是2018年登陆创业板时发行价的八倍多。
同时,宁德时代也造就了一个新的汽车富翁。根据最新的福布斯中国汽车富豪榜,宁德时报董事长曾玉群以158亿美元的净资产超过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曾玉群,宁德时代还有三位成员也榜上有名。
以天骐锂业为例。公司上市之初市值只有40亿。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飙升的那些年里,其市值最高达到800亿元,高出20倍。
但是,就像特斯拉的股价和市值一样,好运变化很快,取决于政策变化和技术路线变化。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这些企业,都是在这两个指引下赚了很多钱,或者说是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