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库2020年7月10日讯,当上证综指浩浩荡荡冲破3000点,并站上3400点的时候,牛市预期的躁动,已经活跃在每一个炒股微信群的聊天中,刻写在每一位股民茶余饭后的笑脸中。距离2018年初的3587点,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冲破这个点位,意味着2018年以来的熊市阴霾,将成为一段历史。
市场的上涨是在长期压抑之后爆发出来的。从7月1日的3000点,到7月7日的3400点,只有5个交易日。但上证综指从3月中旬的2626点,到7月1日的3000点,却是经历了整整一个季度。春节后,疫情的影响下市场停止了向上的步伐,上证在2646-3074之间经历了两轮震荡,但始终没有跌下去。相反,抗疫概念股、消费与新科技,在业绩催化和发展前景的预期中,表现强劲。
一、积极的情绪主导市场
尽管疫情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市场的情绪主导着人们关注积极的信号。在决定股价的变量中,市场的乐观情绪正在占主导。
一方面,业绩较好的行业和公司正在经历着“戴维斯双击”。在估值修复的同时,当前业绩以及未来的业绩预期都在改善。这类公司,以医药和食品饮料为代表,涨幅较大;目前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的是养猪行业,大部分存在业绩改善和估值改善的双重修复空间。
另一方面,对业绩受疫情影响,但行业集中度存在改善预期的行业,会有类似“供给侧改革”的供给端集中的预期。例如,在家居行业中,预期家居行业的小企业面临关停,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上升。尽管龙头公司上半年业绩受影响,但股价仍然表现较好。对于存在“供给端集中度提升”预期的行业,是7月份投资的重点之一。
正如我们在投研会议上反复讨论的,疫情的本质不是泡沫破灭,而是自然灾害。泡沫破灭将会导致经济的持续衰退,经济主体消极应对;而自然灾害尽管会带来很大的一次性损失,但每一个受损主体都会更加努力工作,以挽回损失。自然灾害中的人们,是大无畏的,是积极开拓未来的。这样的情绪,当然也感染了市场,感染了每一个寻找股票机会的交易者。
二、交易策略:买入持有,动态优化
在高昂的市场情绪中,交易策略无疑成为投资人最关心的话题了。典型的问题就是:“能不能追?”“会不会调整?”。
首先来说能不能追的问题。尽管当前3400点上方的位置显得偏高,但仍然处于长期市场的相对低位。从历史牛市的顶点来看,2007年上证综指6124点,2015年上证综指5178点。如今,上证综指在成分股进行调整之后,更好地代表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在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各产业链中高端产能自主可控程度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上证综指再创新高也是必然的事,上证综指正在冲击2007年以来的第三个高峰。如果创新高是必然的,又为什么要纠结于建仓的短期得失呢?
图1: A股将冲击第三个高峰
再说说会不会调整的问题。正如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变迁大趋势的判断,市场创新高超越前两次高点是必然的,中间的调整也是必然的。问题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抓住中间的调整,在波段的小高峰卖掉,又在波段的小低谷买回来的呢?做波段的人,往往会被牛市的列车无情地甩下。牛市不下车,是最靠谱的忠告。
不过,牛市不下车,不代表不换股。换股,不是要去追过去涨得最快的股票,而是要找未来涨幅空间更大的股票。对于持仓中涨幅已经很大,通过对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发现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的,要换成空间更大,更有比较优势的股票。这就是持仓的动态优化。持仓的动态优化,切忌追涨杀跌,而是要从容地分析持仓的股票组合,分析每一个股票的上涨空间,对过度上涨之后失去优势的股票要及时换仓,对上涨空间打开的强势股要坚定锁仓。
三、供给与需求的双复苏,疫情的损失点燃了复苏的动力
没有人会预判到,疫情点燃了牛市的导火索。疫情的本质,是一次自然灾害,而非泡沫破灭。面对自然灾害,经济政策是不遗余力支持经济复苏的,各经济主体也是不遗余力更加努力复产复工去挽回损失的。疫情的损失,点燃了经济中各参与主体的复苏动力。
1、供给端:工业、服务业复工复产推动GDP回升
从4、5、6三个月的PMI数据来看,春节后的短暂剧烈调整,并没有带来经济的长期回落。最新发布的5月PMI整体表现较好,其中生产分项达到两年以来的次高点、仅落后于压抑后强势反弹的2020年3月。这意味着,受疫情压抑受到影响的生产活动,正在强劲复苏。相应的,预计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将继续回升,预计6月份同比达到5.1%左右。
由于工业复工复产进度相对较快,2季度第二产业产值同比增速有望在4%以上,第三产业产值在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迷之后,在2季度或可实现低速同比正增长,预计2季度实际GDP增速可能在3%左右。
无疑,经济的预期并不很悲观。疫情这个广泛而又严重的自然灾害,并没有把人们打趴下。
图2:工业增加值与PMI
2、需求端:预计消费同比增速低位修复,房地产投资增速或可转正,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回升。
尽管6月汽车零售相比5月有所走弱,但2季度以来汽车消费的回升也还是明显的。道理很简单,疫情并不会改变人们的购车计划,只是有所延缓而已。部分人群收入在疫情中的下降,有可能导致其缩减消费,但复工复产中的收入和投资回升,也将拉动消费。
图3:汽车销售情况
投资方面,政府债券融资、政府新增存款在5月份都有所放量,这些都意味着6月投资支出有望上升。预计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转正到3%附近。制造业方面,5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已经转正,6月BCI指数盈利前瞻、投资前瞻双双回升;代表着投资强度的PPI收窄通缩幅度;工业企业盈利预期改善正在拉动内生投资需求回升。
3、物价稳中有降,猪价在基数效应下维持高位
物价的稳中有降,为货币政策和整体宽松留出了充分的空间。6月猪肉价格环比略有上涨,但由于同比基数走高,预计当月猪肉CPI同比增速回落至76%左右。其他食品分项中,6月菜价上涨可能是对食品CPI边际上拉效应最强的因素。整体来看,预计6月CPI同比2.5%,处于温和可控的区间,货币政策的空间很大。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猪价维持高位已经有基数效应了。猪肉价格较高的状态,将在未来几年常态化。目前养猪企业仍然处于高盈利的初期,值得重点布局。
四、牛市拒绝多疑的聪明人
每一次牛市的开始,总会出现一些聪明的“老股民”、“经济学家”、“投资专家”,他们看到了经济中的各种风险,提示股市的风险。他们看到了很多不重要的细节,却都忽略了最本质的牛市精神。
长期的股市低迷,股票已经足够便宜。当牛市的精神普照,风险偏好开始上升,全社会对股市前景无限憧憬的时候,多疑的聪明人,往往是到牛市的最顶峰,等到经济完全复苏乃至进入巅峰状态,才会承认牛市。不过,那时候,已经晚了。
抓住最近20年的第三个A股高峰,是当前的唯一任务。买入持有,动态优化,不要做多疑的聪明人。短期的波动乃至调整不重要,牛市的目标,才是我们唯一要关注的。一句话:牛市预期的目标点位更重要。